指揮大師:用陪伴,
燦爛孩子的音色 (下)
蘇津祿
筆者:蘇津祿 大師 | 3E 青年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
合奏基本上講求的就是一種默契。編制可以從最小的二重奏,大到百人的交響樂團。先前曾提到自己授課的學生許多在小時候都曾經上過Yamaha音樂教育,但學習的過程有分一般個別課和團體課。
也許選擇學習個別課程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夠就單項樂器好好的學習。結果單純學習個別課程的孩子基本上只能夠在自己的器樂上發揮,一旦加入樂團常常會缺乏在聆聽別的聲部,以及在速度、節奏上穩定演奏的問題,儼然就像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參加過團體課的孩子,從小即在一個相互聆聽以及嚴格要求速度、節奏及表情符號一致的環境訓練之下,在樂團中較能穩定的演奏。而這最主要就是默契的培養。
合奏就像個大家庭,包括指揮在內,聲部動輒十幾二十個以上的聲部,有的甚至於超過三十個聲部。成員有好多人及好幾種樂器,這些人和樂器均來自四面八方,然而要聚集這麼多的人事物,極需要相互之間彼此了解才能奏出最完美的樂音。
曾經有個笑話說在職業樂團的弦樂演奏者基本上都是兩個人共用一個譜架,而這兩個人分別是一男一女,兩人可能從年輕就共事到老且各有婚姻,結果彼此的另一半都還沒有比同事更了解自己的另一半!這也就說明了長時間培養下來的默契。
其實孩子從小如果接觸合奏,在合奏的訓練過程中也能夠進而學習到人際關係的互動。我個人常常告訴學生及家長,學音樂不見得,也不是一定要當音樂家,全世界只有一位馬友友,只有一位林昭亮,當然小孩若有音樂這方面的資質,家長也許可以全力栽培。
但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讓孩子學會互動,有互動就會有默契。而這一點在將來出社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學音樂有另一項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所謂速度的訓練,為什麼需要訓練速度?因為在樂曲的演奏中需要用穩定一致的速度來演奏,尤其在合奏中更是需要,這樣才能將樂曲整齊的演奏出來,否則只會亂七八糟的!
而這樣的訓練對孩子到底有甚麼幫助呢!我常常說:「音樂的本質就是數學。」因為所有的節奏變化都是從一來變化的,而這個一就是固定的速度,也就是等速。就如同數字遊戲,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諸如此類,孩子從小在這樣的遊戲裡可以無形中對數字及邏輯組織的觀念增強。
音樂不只是音樂,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更是學會了人際關係及邏輯觀念。最後想以個人的教學經驗和女兒的學習經驗跟大家分享淺見。孩子的學習像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將來的色彩,當家長的我們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陪伴是很重要的!
往往許多家長都會說:「啊我們又不懂音樂!」其實懂與不懂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的鼓勵及參與。就算懂音樂,不陪伴!這張白紙永遠還是白紙。不懂音樂,只要有心,用心的陪伴孩子學習,白紙終究會變成燦爛的色彩。我太太常講一句話:「學習音樂不單單只是一昧地要成為音樂家、演奏家,而是能開啓孩子其他方面發展的可能性,讓音樂自然而然的融入生活做一個懂得生活的生活藝術家。」套句廣告詞中說的〝開啟孩子的創造力,讓音樂陪伴孩子一生!〞
以下兩個影片是 2012 年 7 月 24 日
蘇大師的女兒── 宸嫺在樂團演出的影片:
【擔任演奏砂鈴樂器】
【擔任演奏鈴鼓樂器】